狗狗腮腺炎是怎么回事?
说到腮腺炎,可能大部分人都没听说过,因为这种疾病的发病率较低,并且属于慢性传染性疾病。 引起腮腺炎的病原体有两种,分别为黏液病毒科腮腺炎病毒属的腮腺炎病毒(parvo virus)和副黏液病毒科病毒属的副黏液病毒(respirovirus)。 其中80%以上的病例由腮腺炎病毒1型引起,少数由副黏液病毒引起。
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动物间直接传染;通过被病毒污染物(如被病毒污染的食具、衣物等)间接传播也不是没有可能。 当易感动物接触病原体后,通常需要通过3~14天的潜伏期才发病,个别动物可能不表现明显症状而呈隐性感染。当病毒从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在咽部迅速繁殖,扩散到整个消化道,然后在消化道内大量增殖后进入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器官从而引发疾病。
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迅速复制导致炎症细胞侵润,使腺体组织发生水肿,通透性发生变化,细胞死亡并溶解,进而导致腺体导管堵塞、分泌物积聚而引起炎症反应。 如果不及时治疗,病程一般为7天左右,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威胁生命。 在临床中,本病主要表现为发热、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精神沉郁等症状,患兽常出现呕吐、腹泻、脱水,身体逐渐消瘦,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症状,如癫痫发作、意识混乱等,若未能及时治疗可能病死率接近100%。 诊断应首先考虑传染病的因素,尤其应注意病毒性传染病,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以及病理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一般采取对因治疗和支持疗法相结合的方法。临床上主要是对症治疗,适当休息、加强营养,补充大量体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自噬。如果有呕吐或腹泻,则及时治疗。 对感染早期病例可采用非特异性免疫支持疗法,包括注射免疫球蛋白、转移因子等生物制品,以增强抗病能力。 必要时可服用止痛药,如消炎痛、阿斯匹林等,减轻炎症反应引起的腹痛。对严重病例,尤其是有神经症状表现的,可酌情应用镇静剂、止吐药及麻醉剂,以控制病情。 但是,如果患犬出现胰腺炎或者肾衰等严重并发症,即使积极治疗,预后也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