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指什么样的狗?
说到“狂犬病”,大家脑海中可能瞬间出现一只狂暴异常、满嘴嚎叫的疯狗,在四处游走并伺机袭击人类。 确实,狂犬病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常通过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一旦发病,死亡率高达100%! 所以,我们通常说一条狗患了“狂犬病”,其实就是指这条狗感染了狂犬病毒并且病毒正在进行增殖;而一旦感染该病毒且病毒开始繁殖,那么即使把感染的动物杀死并取出脑组织进行检测,其阳性率也是100%。 对于疑似患有“狂犬病”的动物,只要采集到足够的样本,我们就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测确定是否感染以及具体病毒的型别(目前发现的狂犬病毒传播类型主要有两型,即噬菌体 I 和II 型)。 如果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动物体内存在狂犬病毒抗体,则说明该动物曾经被狂犬病毒入侵过,但是依靠身体的免疫能力清除了一切病毒,最终获得了胜利。 不过,因为疫苗注射后产生的抗体会维持较长时间,因此这部分动物暂时是无毒的,可以正常饲养。但是对于发生过咬伤或抓伤,但伤口轻微且未暴露于外界的犬只,即使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呈现阳性,也不能认为其具有感染性,也不需要特殊的隔离措施。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狂犬病是一种动物传染病,但95%以上的病例为犬所致,其余多为猫等家养动物,而与人关系密切的鼠等常见动物仅少量感染。 另外,并不是所有的犬科、犬属动物都是高风险传染疾病源。事实上,我国法定报告的动物病原269种中,183种动物源传染性疾病由野生动物传播,其中一半以上为胃肠道病菌和寄生虫,而非脊椎动物中的啮齿类、昆虫类及鸟类等才是主要传染源;70余种人兽共患病病原也被列入检疫对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