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猫咪生病?
“预防为主”是维护动物健康的根本原则,采取以下措施可以大大提高畜群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效率。 一是加强饲养管理。包括提供足够的营养、良好的环境和科学的管理制度等。 二是合理组群。根据生产目的、遗传背景和个体差异,将不同品种的猫组合在一起进行生产。 三是在饲养过程中,定期驱虫和免疫接种。 四是发现病猫及时隔离治疗,防止传播扩散;对病死猫要焚烧或深埋处理,并对场所进行消毒。 五是引进新品种动物时,应认真了解其来源及其传染病的免疫史,做好检疫和疫苗接种,确认无疫病后再引入群养。
1.保证充足的营养 营养物质是保证机体健康的基本物质。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疾病发生,而适当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保证动物正常的需求,特别是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必须营养素供应不足,会引起代谢紊乱,导致疾病发生。 对饲养的畜禽来说,日粮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三大主要营养素,其中蛋白质又是所有营养素中的首要存在形式。要保证饲料中营养物质充分均衡,特别是蛋白质充足且营养价值高。 在实际生产中,为了保证营养供给,可以采用下列措施: (1)改变饲喂方式。如果采用自配料,可以通过调整配方,增加营养浓度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如果是配合饲料,可以通过添加保健剂的方式补充部分营养。如果采用全价料,则不需要再额外补充营养。 全价料能提供动物日常所需的各种营养素,满足其全面营养的需求。并且由于各个厂家的配方不同,选择一款营养丰富、配比平衡的全价料很重要。
(2)实行均衡喂养。即每天投喂的饲料要尽可能多地包含各种营养物质,不要今天喂得太多太杂,明天又喂得太少太精。这样会造成营养摄入不均衡,引起某些微量元素缺乏,从而引发疾病。
(3)供给清洁饮水。水不仅是生理机能的调节剂,而且是许多药物和营养物质的溶解剂,确保饮水的清洁卫生,对预防和治疗疾病有重要意义。 2.创造优良环境 除提供充足的营养外,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对确保畜群健康也非常重要。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等因素。
(1)保持空气流通。密闭的空间易造成有害气体浓度升高,氧气不足,从而导致疾病发生。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尽量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 (2)注意防寒保暖。对于幼龄动物要及时做好保温工作,以防出现体质下降而感染发病。 (3)避免阳光直射。强烈的光照会损伤眼睛,尤其对于那些刚出生的婴儿鼠需要格外注意。同时,强烈的日光会直接损伤皮肤,刺激黏膜分泌水分,加重口渴感,大量喝水后又可能造成循环障碍,进而出现中毒症状。应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