犰狳是什么动物?
犰狳是属于贫齿类的陆生动物。贫齿类是已绝灭的哺乳动物,它们生活于石炭纪(约3亿年前)至新生代(约7000万年以前),在进化上的主要特征是牙齿逐渐退化,最后仅剩下门齿、犬齿和臼齿。贫齿类生活于陆上,用四肢行走。
犰狳是现存的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也是美洲的特产。犰狳是栖息于草原和丛林中的夜行性动物,以昆虫、蠕虫、鼠类、鸟卵和幼雏、植物和腐肉为食,能吞食石头以助消化,且能在吞食前将石头吐出。犰狳在美洲广泛分布,从加拿大南部和格陵兰直到南美洲南部和中部,包括西印度群岛都有犰狳繁殖。
犰狳体长一般为45-52厘米,尾长16-20厘米,重1-3公斤。体色有10余种,但一般背部为棕黄色或褐黄色、具紫色、褐色或浅黄色的花纹或斑点,腹部淡黄褐色。喙吻部显著向下弯曲,口内有齿40枚左右,上臼齿较大,为凿子状。前后肢都有5趾,趾间具疣状蹼缘,趾端具尖锐爪,趾爪能缩回。
犰狳全身披覆坚硬盾片,由无数近似菱形的小骨片组成,从顶上直到腰部有一系列垂直的骨板,并以此与盾片紧密愈合。每一块骨板又与一层由角质变硬而形成的“链甲”粘附在一起。当犰狳受袭时,就会把头部、鳍脚和尾部的盾片弯折起来而蜷成球状,只能从背上那两条宽大的缝隙中露出一点儿嘴巴和鼻孔呼吸或视物,这似乎有些类似中国古书所指的“犰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