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为什么主人的孩子?
先引入一个概念,叫“领域性”(territorial),是指动物通过气味标记自己的领地从而防止入侵者。 研究动物行为就有遇到这样的问题,很多动物的行为看上去很奇怪,难以理解。比如雄孔雀开屏,雌孔雀看到好看的雄孔雀会发出兴奋的鸣叫,但是为什么雄孔雀听到后反而转身就跑呢?又比如公猫看到母猫在舔屁股,它会感到好奇而去闻一闻,但是母猫却会迅速逃离。这些看起来莫名其妙的行为其实都有迹可循——在特定的条件下,动物都会做出“逃跑-追逐”或者“进攻-躲避”的反应模式。
领域性的作用是排除非已的同类,减少竞争,同时也避免被天敌发现而遭袭击。因此我们看到犬科动物(犬、狼、狐等)总会先嗅探再攻击,先判断是否“自己人”;而猫科动物(狮、虎、豹等)总是先观察,确定安全后再慢慢靠近。 而人类是孩子,幼崽的气味与奶香味混合一起,对于嗅觉极其灵敏的动物来说是很难区分“同类”和“异类”的危险程度的。如果一只成年的狮子突然嗅到10米外有个刚出生不久的人类婴儿,它只能判断出危险的存在,无法进一步识别到底是猎物还是刚刚踩死的小虫。而对于狼和狐这样的犬科动物来说,这个气味是他们辨别同类和异类的最佳界限。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当人类的幼崽发出的信号能够被嗅觉敏感的犬科动物准确地识别出来后,它们必然会把人类当成“自己人”来对待。于是我们就有了“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狗不嫌家丑”以及“护犊子”的形象。 至于“跟屁虫”,那不过是肢体语言交流的一部分而已,和“跟主人睡”的道理一样,都是作为低等动物所拥有的社会性和群居性表现。事实上,只要条件许可,几乎所有动物都表现出上述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