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皮肤病如何处理?
鱼病种类很多,有细菌性疾病、寄生虫性病变等;细菌感染引起体表感染和内脏感染。体表感染有烂鳃病、白头白嘴病;寄生虫感染有肉眼可见的体表寄生虫如锚头蚤、异尖虫等及其体内寄生虫绦虫、线虫等;细菌真菌病毒感染也会引起体表或内部组织发炎,出现鱼体感染病灶,有的还产生毒素,导致中毒症状发生。 对已经发病的鱼要及时治疗,未发病的鱼要及时消毒预防。对于发病较轻的,用药1周后病情会明显好转;对发病较重,特别是已发生腐烂的,应及时取出病灶,清除异物,再用适量抗生素溶液浸泡病鱼,可逐渐恢复。 注意保持水质清洁,减少鱼类应激反应,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定期在饲养水中添加少量碘片粉或食盐。
(一)细菌性感染 1.鱼虱 危害:主要寄生在鱼的体表、鳃部,用口器刺破皮肤,吸食血液并传播病毒,使鱼体抵抗力下降,加重病菌侵袭,导致死亡。 防治方法:彻底清洗鱼体,去除体表寄生虫后,每立方米水体积中放人0.7~1克醋精,使池水充分浸透,持续3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几遍。此法能杀灭鱼体表面的寄生虫,但对体内寄生虫作用不大,作为预防措施,每年应进行一次。
2.肠炎病 危害:由细菌感染引起。肠炎病的病原体是点状产气单胞菌,通过鱼摄食过程中吞入带菌饵料而感染,也可通过鱼之间相互厮咬而感染。发病症状为患肠炎的病鱼食欲不振,不食或不游动,全身萎缩,皮肤颜色变暗,肛门发红、红肿,腹膜充血,严重时排出绿色粪便。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50%以上。 防治方法:用土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药物治疗效果较好。每天一次,连续4~6天;或用呋喃唑酮(痢特灵)、氟哌酸(氟嗪酸)、庆大霉素等药物浸泡鱼体半小时左右,连续数日。
3.烂鳃病 危害: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消化道炎症,病鱼表现为厌食或不食,体质瘦弱,呆滞,尾鳍及体侧肌肉部分腐烂脱落,呼吸急促,全身发黑,眼球凹陷,粘膜浑浊,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先用三氯异氰尿酸钠溶液全池泼洒,随后每立方米水体中放入150毫克硫酸铜液进行浸泡,每日1次,每次1小时,连续3天。
(二)寄生虫性病变 1.锚头蚤病 危害:主要寄生在鱼类颌须上,也侵扰眼睛和鳃等部位,以口器钻人皮肤,吸收鱼体养分,造成伤口感染,诱发细菌感染,加剧病势。 防治方法:可用0.7%的盐水浸泡患处,每天一次,时间不超过十分钟,直至见到活虫才有效;或在饵料里拌人阿的平和氯霉素等药物,连喂5天左右。
2.异尖虫病 危害:主要寄生于鱼类口腔内,以幼虫期侵入鱼咽部,幼虫尾部生长刺细胞,侵入黏膜下层,引发炎症反应,严重的影响食欲与消化功能,导致病鱼体质衰弱,最终死亡。 防治方法:同锚头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