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猫的皮肤发红?
猫咪的毛皮由许多表皮细胞组成,这些细胞相互连接,形成一张有弹性的透明薄膜,称为角质层(dead cell layer)。这层膜保护着里面的绒毛,使它们不会散开或黏附在一块儿。 皮肤的颜色来自三种不同类型的细胞:毛发、皮脂腺和角质化(keratinization)细胞。[1][2]
所有的动物都有三层被毛,即底毛(undercoat)、背毛(middle coat)和饰毛(overcoat)。除了人类外,大多数动物的被毛都是黑色或白色,而像家猫这样的哺乳动物只有两种颜色,即黑色和银色。它们的被毛中有两种不同的色素细胞:黑素细胞(melanocytes),产生黑色素;嗜色细胞(echinocyesos),产生铜离子,这两种细胞通过角蛋白(keraunins)传递着色信号。[3]
猫的被毛颜色取决于表皮中这些色素细胞的密度以及它们产生的色素类型。一般情况下,皮肤中的灰色色素细胞比黑色色素细胞多,当灰色细胞密度大时,被毛就呈灰色调;反之,被毛就是黑色的。 除了被毛的颜色外,皮肤的颜色也会影响整体观感。皮肤的颜色取决于皮肤中血液的颜色和量以及皮肤中黑色素、胆碱质和钙的比例。同一物种中,身高体型较大者,皮肤往往较深色,而娇小者则肤色较浅。
年龄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刚出生的幼崽全身粉扑扑的一团,这是因为此时皮肤中含有很高的血色素和胆碱质含量。随着年龄增长,皮肤逐渐显出底色并逐渐清晰。另外,紧张、兴奋或者寒冷时,动物的皮肤会充血变厚,显得更加鲜艳。 不过,并不是所有颜色变化的机制都相同。对狗的研究发现,当它兴奋时,血色素的含量并没有发生变化,因而所谓的“兴奋”引起的颜色变化实际上是由神经传导介质引起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