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常见吗?
我们医院去年收治了一例29岁的男性患者,被家养的猫咬伤手指,出现明显伤口发炎症状,就诊时已经发作狂犬病的典型症状,意识不清、全身发紫、高热等等。立即注射了疫苗和抗毒素,然而病人还是不幸去世了。 很惋惜这个年轻人,也害怕自己会染上病毒,所以我特意找到了预防狂犬病的知识点来给大家科普!
什么是狂犬病? 所谓狂犬病,也叫疯狗病或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绝大多数发病情况是由于被病兽(主要是犬)咬伤而导致的。本病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我国也普遍存在。[1] 感染狂犬病毒的动物身上会出现哪些症状呢? 一般被感染狂犬病毒的动物在发病前都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如不安、性情改变、咀嚼无力、反射亢进、流涎等,随后就会进入发病期,这时动物的行为表现异常显著且具有攻击性,一旦被人触碰或者刺激到,就极易发生攻击行为,并且此类病患的伤口不易愈合,一般在3~4周后便会因为器官衰竭而导致死亡。[2] 人类感染上狂犬病毒之后会出现哪些症状呢? 根据统计发现,全球每年大约有5000万人接种狂犬疫苗,而中国则是拥有最大接种人群的国家之一。尽管如此,仍然有大约60%以上的病例来自于野生动物咬伤。 那么,当人体感染了狂犬病毒之后,最先出现的临床表现通常是发热、头疼、乏力、全身不适等症状,这时候如果病毒继续侵入大脑,则会出现脑膜刺激征,具体表现为全身肌肉疼痛、反射亢进、烦躁不安等;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还会出现幻觉、精神失常、昏睡等情况,若此时得不到及时救治,则死亡率几乎达到100%。[3]虽然目前在临床上还没有发现有彻底治愈狂犬病毒的方法,但是通过注射疫苗以及清理创口,抑制病毒的繁殖可以有效地降低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