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为什么会得狂犬病?
“狂犬”是一个中医病名,指的是一种以恐水、怕光、咽下困难、狂躁不安甚至昏迷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 西医里的“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是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也可由鼻粘膜进入人体而导致发病。主要症状为发热、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局部肌肉发紧、扯痛、反射亢进等症状。
如果不及早治疗,病兽可在数天内死亡,如果积极治疗,大部分病兽可以痊愈。但完全治愈后,病毒会永久存在于脑内,并潜伏起来,一旦机体免疫力下降,病毒就会重新激活。 所以严格来讲,只有被带有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才能得此病。而多数情况下,我们饲养的狗狗是不会有病毒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绝大多数犬猫没有携带狂犬病毒,但是它们都可能因为不同原因携带病毒抗体。所以,当它们在外面玩耍的时候,可以通过唾液将细菌传递给别人。
也就是说,这些含有抗体的唾液有可能使其他人患狂犬病。 如果想要避免感染这种病原体,最好避免与犬、猫等动物近距离接触,特别是不要让它们直接舔刺破皮肤处的伤口。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一些家庭会把刚出生的婴儿搂在怀中亲吻,或将手指放到狗的嘴里让它咬。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我们无法知道小狗的牙齿是否清洁,也不能确定它在短时间内是否有病菌。 而对于小猫则更要注意,虽然看上去很可爱,但是它们的牙尖和爪子上都有细菌存在的可能。 所以,为了安全起见,一定不要让婴幼儿过度亲密地接触宠物,尤其是刚刚吃过饭之后,更不能逗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