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狗为什么疯?
“疯”字用得不好,应该叫做“行为异常” 动物感染了狂犬病毒之后不会马上就得病,有30%~50%的感染潜伏期,在这段时间里面,病毒的遗传物质RNA已经存在并复制了(但还没“组装成完整的病毒颗粒”),但是细菌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这个时候如果动物打了疫苗或者吃了药物,病毒就被清除了;否则就会继续繁殖,最终表现出了症状。 感染的病毒株不同,潜伏期时间略有差异,如果是被感染源(带有病毒的动物)咬了,则潜伏期较短,一般为2~7天,最长的记录是14个月;如果是被其他携带病毒的动物咬伤,则潜伏期较长,可达一年甚至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潜伏期的长与短,都不代表病毒在体内的繁殖速度,因为病毒的增殖是需要细胞的,而在潜伏期阶段,细胞尚未被感染,病毒无法完成增殖。只有等到病毒颗粒进入了神经节或者脑组织,才有可能繁殖。
进入体内的病毒主要分布在唾液腺、肌肉、脑脊液等,而口腔黏膜和皮肤伤口处的病毒,可以通过伤口的血液循环扩散到全身,所以被咬的伤口不宜用简单的清洗办法处理,必须做足够的消毒处理,必要时还需要注射破伤风类毒素预防。
病毒进入神经节以后,先会在其中大量增殖,然后在相关蛋白酶的作用下,病毒核衣壳逐渐成熟,形成可以感染其他细胞的病毒粒子。 最后,成熟的病毒粒子通过神经元从神经末梢传输到靶细胞中,诱发免疫应答反应,产生中和抗体,使得病毒不能继续复制和扩展,进而清除病毒。 总之,无论什么病毒,只要是病原体,都要依靠自身的感染力,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同时激活宿主对病毒的防御机制来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