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鱼眼睛长白膜还能好吗?
白眼病是热带鱼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患病原因主要有三种:
1 由细菌引起的感染称为感染性白眼病;
2 由于环境的变化引起鱼体的应激反应所致,称为生理性白眼病;
3 由寄生虫引起的,称为寄生虫性白眼病(多由绦虫、吸虫等引起)。 各种类型的白眼病,其病因不同,症状表现略有差异,但最后结局都一样——如果鱼体抵抗力减弱,细菌最终会战胜鱼体抵抗力而大量繁殖,进而出现眼膜破损、眼球萎缩,严重时整个眼睛变成一个大黑洞,最终导致失明,乃至危及生命。
虽然各种类型白眼病的起因不同,但防治原则一致:首先消除诱发因素,然后用药治疗。对于已经发病的鱼及时隔离治疗,防止交叉感染;未发病的鱼要及时做好预防工作。
1、避免长期暴露于不良环境中,如弱光、阴暗处,高温低温的环境等等。
2、改善饲养条件,增加水的溶氧量,清除氨氮等有害物质。
3、停止喂食,减少鱼儿体力消耗,保证充沛的精力和营养用于抵抗病菌。 药物控制:
对于已经出现明显症状的鱼及时用药治疗。目前治疗白眼病的药物种类很多,有抗生素类、聚糖类、磺胺类、抗病毒类等,具体选用哪种药,要根据当地药店能见到的药品种类决定。使用药物时,要严格控制剂量,避免药物用量过大产生副作用。
首先分析一下小白点的产生原因:
1、气候突然变化(适用温度变化幅度过大)、鱼体受到挤压碰撞等原因造成鱼体过于疲劳、或者受到其他较为严重程度的应激情况下,鱼的眼睛和身体其他部位容易生长类似白点病病灶的小白点,这些小白点只是鱼体表皮肤和黏膜的角质蛋白增生形成的,它们并非是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白点病。
2、眼睛附近寄生了口丝虫等寄生虫之后(有时这些寄生虫肉眼是看不见的),在鱼体的应激反应下眼睛上也会长小白点。
所以,当发现心爱的热带鱼眼睛上张小白点的时候不用惊慌,要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治疗的方法有二选一:
(一)单纯针对小白点而无白金丝出现的情况
1、如果饲养水体能够提供接近鱼体最适温度的环境、同时水体洁净(无需频繁换水)的情况下,可选用的特效药只有“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主要成分为:阿苯达唑、伊维菌素),每包药物治疗125升水体,每3天为一个疗程,一般一个疗程后即可见效。
2、如果饲养水体温度偏低或偏高偏离鱼体最适温度较远、或水质较差需要频繁换水的情况下,建议用“马来酸噻嘧啶粉”全缸泼洒(每包药物125升水体,每5天为一个疗程),同时用“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兑水浸洗病鱼(用药量为每3升水1包,浸洗0.5-1小时,一天一次,连用2天)。
(二)适用于小白点和白金丝同时出现的情况下
在出现白金丝的情况下,说明鱼体已经受到口丝虫较为严重的感染,一般建议用“马来酸噻嘧啶粉”全缸泼洒和“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兑水浸洗病鱼(方法、剂量同上)同时进行治疗,疗效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