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为什么不让宠物进?
佛教寺院大都有“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淫欲、不饮酒”。 “不杀生”容易理解,但为什么“不偷盗”“不淫欲”也列入其中呢? 原来,在佛教看来,生命虽不可轻易剥夺,但“命外还有一切所有”——有形和无形的财富。
这些无形之物包括名誉、地位、钱财等等。 古德说得好:“若人持五戒,有福自相随;若人破坏戒,罪业随之生。” 五戒好比五个城门,守护住这五个城门,邪恶的鬼神就不能进入,我们的灵魂就不再遭受污染。佛门把守五戒的菩萨比作守城的门神,十分形象。
“不偷盗”是拒绝非法所得,“不淫欲”是拒绝婚外恋和未婚同居。 但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两条戒律的意义,把佛门当作避灾纳福之处。 在佛门,“不偷盗”包含两部分含义: 一是不私自拿用公共财物;二是不能为自己求福利而欺骗他人。
现在有些人把寺里的供品私自带回家,或是借供佛之名敛财,这些都是犯戒行为。 有一个人,他常到某寺院拜佛,与寺院的住持关系也很要好。每年他都托住持在佛前为他加功祈福,并送给住持一些供养。
几年后,这人得了癌症,到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活不了多久了。 他听了之后,非常害怕,就赶到那座寺院,请求住持再为他加持。
住了持得知他的来意,便对他说道:“你回去吧!我去年已经为你超度了!” 这个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问道:“您的意思是,我的病已经好了吗?” “是的,你的疾病已经好透了,你现在可以回家了。” 这个惊喜太大,这人居然当场流下泪来……
其实,佛教的一切功德,都来源于我们清净无染的心灵,而不是外在我们所捐的钱财物。
《维摩经》云:“菩萨不求如是功德。” 我们发心护持三宝,奉贡财物,是为了帮助我们去除贪念,而非让我们滋生贪念。
所以,佛门虽能消灾免难,但我们千万不要把它当作躲避灾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