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几个月可以做体内驱虫?
体内驱虫每个月做一次,体内寄生虫喜欢藏在消化道里面,虫子怕胃酸,但是胃里分泌的消化液却有限,因此需要每月使用一次驱虫药,将体内的成虫、幼虫杀死或驱出体外。 常见的体内寄生虫有蛔目(肠道内寄生虫)、绦目(消化道内寄生虫)等。 其中胃肠道内的蛔目又分为蛔科和异尖科,前者主要寄生在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处,其幼虫可移行到胆道或消化道壁的皱褶里发育成较大的成虫;后者主要寄生于胃肠腔内,异尖科的寄生虫又叫异尖线虫,俗称“鸡眼”,是一种寄生虫病,可寄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引起炎症反应,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精神状态不好,容易激怒等症状。
如果体内有大量的成虫或幼虫,可通过服用驱虫药物将其杀死或驱出体外。 目前常用的驱虫药有阿苯达唑、甲苯咪唑、吡喹酮、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等,这些药品在兽医临床中应用广泛,杀虫效果良好且毒性低。 但是,使用驱虫药的时间及剂量要遵照医嘱,避免用药过量导致不必要的伤害。应注意给猫咪补充营养,提高抵抗力,尽量避免寄生虫再次感染。 对动物体表的寄生虫,可以使用杀灭蛲目的药物滴剂进行治疗,对肠道里的蛔目幼虫,可以选择消炎针剂配合抗菌药进行防治。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驱虫,在驱虫后1~2周内应检查幼虫是否死亡、虫体是否被溶解等,如果未发现异常,说明药物驱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