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怎么得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病毒,不是细菌! 冠状病毒是狗易感的急性传染性肠病毒之一。该病毒通常感染犬科动物和猫科动物,但有时也会感染狐和狐狸以及浣熊等动物。 目前所知冠状病毒可感染人类、猪、鸡、牛或山羊等多种动物,引起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的症状[1]。根据其宿主范围和抗原性差异可分为6个人群流行基因群,其中A、B和C3个基因组人群流行,D和E基因组只感染禽类,G基因组只发现于猪体内[2-5];根据核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抗原差异,人冠状病毒分为4个亚型:α、β、γ 和δ 亚型,犬冠状病毒为α 亚型,鼠冠状病毒为ε 亚型。
在临床上,冠状病毒病主要以胃肠炎或肺炎的形式出现,可引起幼年动物发育不良及成年动物的死亡;也可导致妊娠母畜流产、早产或死胎的发生。同时还可以引起畜禽免疫抑制,使机体对常规免疫注射反应低下甚至无反应,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继而引发其他疾病[6,7]。另外,家禽感染冠状病毒可导致产蛋量下降,品质降低。目前,对冠状病毒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冠状病毒方面,因此,有必要开展对犬冠状病毒的研究,了解其对动物的影响。 一、流行病学
1.1 人与犬共患 目前,对于不同冠状病毒群的宿主范围尚无定论。有报道表明犬冠状病毒可在人和犬之间传播,并可造成人和犬的急性肠道传染病[8,9]。
1.2 传播途径 犬冠状病毒可通过粪便排毒,而受感染的犬可通过粪便污染水源、饲料等途径传染给其他健康犬,也可以由含病毒的唾液飞沫经鼻或口腔感染。
1.3 易感性 犬冠状病毒可以感染所有年龄阶段的犬只,尤其喜欢感染3月龄以下的幼犬。由于犬冠状病毒对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因而可以长期保留在环境中。如果犬没有建立完善的免疫系统或者缺乏相应抗体,则很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害发生传染。
二、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本病常见于刚断奶的小犬,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病初表现精神萎糜、食欲废绝、呕吐等症状,随后排出黄色或灰白色糊状稀粪,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食物,并带有泡沫或粘液;个别犬还可能出现血便;病程一般为7~10 d,严重者可达2周以上,死亡率约为60% [10 ]。
三、鉴别诊断
1.细菌性肠炎 本病应与细菌性肠炎相鉴别。细菌性肠炎多发生于幼犬,主要表现为腹泻、排黄褐色稀粪,严重时粪便含有血液和气泡,部分病例粪便中含有黏液或有腥臭味的脓液;发病初期常出现脱水症状,体温一般无明显变化。粪便常呈糊状或水样,含有大量黏液和脓液,恶臭难闻;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1]。
2.细小病毒 细小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7~14d,最长可达3周左右(见图1)。病初病犬精神沉郁,体温达到40℃以上,食欲丧失,呕吐,腹泻,粪便呈粉红色,或者暗红色,伴有呕吐、剧烈腹泻的症状,粪便中含有多量淡紫红色出血性粘液和脓液,严重时可能形成溃疡和穿孔。随着病情发展,病犬脱水越来越明显,表现为眼球下陷,皮肤弹性减弱,体重减轻,可视粘膜苍白,发病后第5天至第8天可能因严重脱水而导致死亡[12-14]。
四、防治措施 目前尚没有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犬冠状病毒病的有效疫苗,且该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所以本病的预防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避免健康犬被患病或受污染的犬接触进而被感染;二是搞好环境卫生和消毒,保持犬舍干燥通风,及时清理粪便,将污染物集中处理,防止粪便中的病原体扩散,污染外界环境;三是加强饲养管理,定期进行消毒和驱虫,提高犬的免疫力。当犬确诊感染犬冠状病毒时,应立即隔离治疗,同时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继发感染。
五、预后情况 根据文献记载,犬冠状病毒病死亡率高达50%,并且多数病例为隐性感染。
六、小结
由于犬冠状病毒可在人和犬之间传播,并能引起人的肠道传染病,因此在兽医临床工作中应对此加以重视。犬冠状病毒病是由犬冠状病毒引起的动物传染病, 对犬的健康危害较大,特别是幼龄犬多发,且死亡率较高。
参考文献: